宁波市鄞州区永安公墓
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: 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

关于现代墓的思考

11.jpg


  公墓是城市的理想翻版,城市建设直接影响到公墓的设计、建设,上海世博会“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”的主题中蕴含了对现代公墓的强烈呼唤,也为公墓建设者打开了一扇窗。作为公墓建设者我们有义务为市民提供更为舒适、理想的治丧环境,同时让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渗透到公墓建设中来,达到公墓建设的现代化水准,现代公墓的建设至少要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。



一、培育公墓的“场所精神”

  墓地是人生的终极归宿之地,承载着为亡者提供最后居所、为生者提供祭祀缅怀场所、传承文化的多重功能,它是表达人的精神情感的纪念性建筑,表达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永恒的追求,并提供给人们一种独特的场所精神。

    舒尔茨说:“凡存在均具有精神,并且这种精神赋予人与场所以生命,伴随着人与场所的整个生命旅程”。场所是一种人造的空间,人赋予场所以精神生命,当场所的精神特性被认同之后,就折射出场所精神,而场所精神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着人的思想与行为。

    在设计中要敢于吸纳现代建筑学精华,利用现代建筑学语言,体现公墓的文脉和情感.在公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营造出人们的思念之情、崇敬之情等多种情感,同时通过情感设计,营造轻松、愉悦的环境和气氛来慰藉悲伤的遗属。

    在我们看来,当前,公墓建设者的重要任务就是把每一座公墓都建设成具有鲜明特色、具有独特意义的建筑,同千篇一律的、缺乏人文气息的、冷冰冰的墓碑挥手告别。 

二、营造公墓的生态效益

   现代公墓是同现代城市一起诞生的,卡尔维洛曾这样表述二者的关系“每一座城市都像劳多米亚一样,旁边就有另外一座城市,两座城市的居民有着相同的名字:这是死者的劳多米亚,是墓地。……生者的劳多米亚越是发展,死者的劳多米亚也越要扩展到墓地墙外的地方。”如何在公墓日益扩张的境况下,拓展公墓的功能、提升其社会效益这是当前公墓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。而公墓生态化则是可以选择的路径。通过提升公墓的生态效益为城市居民造福,既解决了居民“死有所葬”的问题,又解决了城市生态问题,是一举多得的举措。



三、彰显公墓的文化效益

  “生,人之始也;死,人之终也。终始俱善,人道毕矣。故君子敬始而善终。”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殡葬行为对人们的教化功能,古人讲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”,讲的就是丧葬之事对民风、民德的影响,殡葬是人类特有的文化行为,本身就是一件关乎人伦和文化的行为,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,作为一种文化行为.

    文化的缔造者都是人,在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即是人化,我们在公墓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人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,著名作家王蒙曾经说过:“也许你想不到,在我们的1996年欧洲之旅中,一种温馨的经验,乃是徜徉在一些墓地里。”通过数千年的发展,中国殡葬文化中附着或关联着很多优秀传统文化,诸如园林文化、风水文化等等,在现代公墓建设中,如能取其精华、弃其糟粕,对其优秀内核予以继承发扬,定能开掘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墓葬文化.

    如能在公墓的设计建设中有机植入这些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,定将大大提升公墓的文化品位,逐步改变人们对于公墓的认识和理解,不断扩展公墓的社会功能,使其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场所、人生观的教育场所、文化的高地。

   

向着目标努力



   总之,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提高公墓的文化品位,摈弃落后的建设理念,导入具有现代意蕴的建设理念,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,在城市建设和公墓建设之间寻求到一个最佳结合点,为城市建设添彩,为广大市民提供舒适满意的治丧环境,同时为建设先进的殡葬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



关闭